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言事有高识 为学见功底——记范文田教授(2)

2012-05-28 09:08:35 来源:艾莉 分类:大师掠影 阅读量:

(三)

范教授聪慧过人,有人称他为“小诸葛”,1946年他曾考取了三所交通大学(上海、唐山、北平)和武汉大学,但由于在“唐山土木”的盛名和“铁饭碗”以及父亲(上海交大1918年土木系毕业)的影响下,毅然决定进入唐山学习。

大学学习期间,范教授受到了罗忠沈、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唐山五老”以及朱物华、罗河、林秉贤、张万久、杨耀乾、吴炳焜、高渠清、劳远昌、严东生、顾夏声等众多名师和严师的教诲和教导,立下了精忠报母校,终身从教的志向,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爱国爱校。

(四)

1951年大学毕业后,范教授以优异成绩,留校工作,参与翻译出版了苏联教材《结构理论》共3卷。初步解决了向苏联学习中的教材问题。

1954年起,为了发展我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需要,他随高清渠教授及其他教师,组成了“隧道及地下铁道教研室”,着手创办这个专业,成为我国高校中首批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从1956年起他随苏联专家试做了“用沉管法修建越江隧道”的毕业设计,从而顺利地指导了学生特别是越南和朝鲜留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并被当时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将他试做的毕业设计借去,在对该院首条黄浦江越江工程设计方案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1957年起,他在讲授《山岭隧道》课的同时,编撰了大量有关国外隧道及地铁方面的资料,如1958年编撰的“世界各国铁路长隧道的修建概况”一文,曾为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在设计我国第一座长度超过4公里的铁路隧道——凉风垭隧道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又如他在20世纪50年代介绍的国外修建地铁的许多资料,对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有所借鉴。从1953-1993的40年中,他曾讲授过“铁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铁道”、“地下结构理论”等课程;培训了几代这方面的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全国测量设计大师和工程院院士,如施仲衡、王梦恕等;活跃在这一领域的许多专家和学者,不少出自于他的门下。范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起,结合自己的专长,专门从事地下结构衬砌理论与计算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就将弹性地基上直梁和曲梁的理论应用到隧道衬砌设计中去,代替了原来的凭经验估算的办法,并提出了简化计算的方法,提高了设计水平。在当时国内一些著名的学术刊物如《土木工程学报》、《建筑学报》、《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土木建筑、水利版》及《唐山铁道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支承在弹性地基上无铰拱的计算”、“‘关于地下结构直墙衬砌之分析’的讨论”、“马蹄形衬砌计算理论”、“若干因素对隧道衬砌拱顶截面偏心距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其计算的简化”、“圆形隧道衬砌计算”、“圆形隧道衬砌计算中的力学相似条件及其应用”等20余篇论文,有些曾引起国防部门设计单位的重视和应用。当时,他还协助高渠清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衬砌结构受力的模型试验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怕被戴只专不红的 “帽子”,致力于对地下墙柱的计算理论,特别是对桥规中采用初参数计算桩基的方法进行了简化,并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学术刊物如《桥梁建设》、《铁路标准设计通讯》等杂志上发表了“单桩计算中‘K’法的无量纲系数”,“刚性基础考虑土的弹性抗力的计算”等10余篇论文,并结合参加抗滑桩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的科研课题,将一些研究成果编撰了“地下墙柱静力计算”和“地下结构刚性直墙静力分析”等专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仍孜孜不倦地继续进行有关地下结构及桩基计算方面的研究,相继在《土木工程学报》、《铁道学报》、《水利学报》、《永利集团248cc登录学报》、《桥梁建设》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还翻译了《土木与基础的相互作用的弹性分析》等名著。此外,还结合了一些兼职工作,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科技情报与国内外同时进行了交流。

(五)

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此项工作先后由茅以升及李国豪院士主持,范教授担任该卷“隧道及地下工程”分卷的副主编,组织这一领域的数十位专家,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使该卷于1987年顺利出版。《土木工程卷》成为了土木学科其它刊物不可代替的重要工具书。1979年《铁路辞典》重新编写,他被聘为编委和《工务工程》卷的主编。该辞典于1986年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1988年组织编写《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词典总编委会》,范教授应邀担任常务编委,并负责《隧道及地下工程》卷的主编工作和《工程施工》卷的编委,审阅了《工程力学》卷的部分辞条并参与了有关卷的编纂工作。

来源: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