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读经典】归途即是马孔多

2019-11-11 21:16:33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供稿:程爱棋 编辑:刘茜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当我用两周三十小时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浏览完《百年孤独》后,一种从内心升起的躁动伴随最后一页书页合上,被记录布恩迪亚家族一生的羊皮卷粉碎时的云烟裹挟、燃烧。有人称,这是亲手打碎珍贵之物后,一种神秘、幸福的震颤。

他们说,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夫妻之间,子女之间,兄弟之间,都存在着无法逾越的情感裂谷。或许每一个布恩迪亚人都认为,人与人的牵连是无意义的,只有一切最原始的情感,那无法满足的欲望与无法得到的爱情,才是布恩迪亚家族赖以生存的孤独源泉。

尼采说:“孤独者大抵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不苛求六代人的复杂关系,我只着眼他们的生命循环,无法走出孤独的宿命。

布恩迪亚家族至始至终的魔幻境遇,让我产生了一种如同迷信一般的虔诚之心,我开始品读每一个细枝末节的隐喻,开始试图以书中角色的心理去揣测世界,我格外喜欢阿玛兰妲,鸦片酊投下的巧合,火焰试图掩饰的罪恶,自我过分认同导致的高傲,让她沦为了一个全副武装的独立女性,裹尸布开始缝补,意味着眼神中浑浊的留念被深刻的孤独占据,意味着迷途的,叛逆的少女走向了克西马尼之夜。

因此,我坚信所谓的“孤独”实际上是他们真正的归宿,是源于人性中潜在意旨,只不过马尔克斯用一种更魔幻的手法,来揭示男性自我叛逆的俄狄浦斯情结,去放大男权社会的劣根性;用一种更决绝的口吻,去讲述女性自我救赎的蝴蝶效应,赋予那一个个女主人公动人心魄的经历。

他们的孤独是与自己对话无果之后的失落,是妥协于家族宿命的蒙昧。他们永远停留在马孔多,一个承载魔幻百年孤独的容器,一个记载神秘百年孤独的媒介。马尔克斯十分吃力地写下全书第一段话:“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每一个迷途知返的人,他们的归途即在马孔多。原初的马孔多拥有那个时代最纯粹的一切,而随吉普赛人迁徙多年,起死回生的梅尔基亚德斯,或许正是和我一样迷恋于宿命孤独论,才会以灵魂出现,和六代奥雷利亚诺破译出羊皮卷书“家族的第一个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的真正含义。

而此刻的情感迸溅,是漩涡中的风眼,是雪崩时的雪花,是整个拉美19世纪末20世纪的喧嚣,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纠缠。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残酷的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构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百年沧桑。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荒谬的时间循环观念,逃避现实,眷恋过去,抱残守缺,民族压迫越重,恋旧情绪愈浓,象征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

时代旋风般落幕,夹杂的是家族每个人的情绪暗涌,他们彻底找到了自我理解的价值观,即便马尔克斯批评拉美蒙昧,但也万万不会抨击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因为孤独是主观的,于阿玛兰妲而言,高傲地生存,并且拥有瞬间情感喷涌的体验,便也是幸福所在。

那奥雷利亚诺的敏锐,阿尔卡蒂奥的血性,乌尔苏拉的支撑,丽贝卡的野性,雷梅黛丝的纯净,庇拉尔的见证,是彼此人生淋漓尽致的演绎,而这竟然是布恩迪亚家族百年来的隔绝带来的,个体永恒的完善。

就像书中有关于冰块的隐喻,关于玻璃以及蜃景的叙说,都以其永恒的魅力,吸引一群群迷途的、破碎的羔羊,嘶哑地低鸣,匍匐前往——马孔多。

【个人简介】

19土木7班 程爱棋

电子音乐狂热分子

古典音乐不知一二

中国象棋业余棋手

黑白装饰画爱好者

手机摄影入门小白

当代艺术盲目热爱

无脑追逐电影艺术

宣称要爱一生文学

而现在的梦想却是

周游各地物质遗产

去幻想中的法兰西

程爱棋.jpg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供稿:程爱棋 编辑: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