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王世旭:命若琴弦——读史铁生《命若琴弦》有感

2018-03-09 20:34:25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文、图:王世旭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窗外,白光终于耗殆了力气,任凭黑夜肆无忌惮的蚕食。窗内,喧闹许久的车厢得到了片刻安宁,归途的人们执着于眼前手中的手机,孤零地打磨着时光。手机闪出电量不足的最后通牒后,只得拿起放在行李箱最底下的小说,在昏暗的过道灯光下,打理着思绪......

初识史先生,得益于一篇文章《合欢树》,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母亲的思恋与成熟后对于母亲的一种愧意。当时并没有了解史先生的生平,只是平淡的认为他在年轻时不幸双腿发生意外,之后轮椅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而他的不幸于我而言则完全是旁人,当时我的概念里,残疾和正常除了形体上的差异,并无它样,人人享受着一样完整的人生。

之后与史先生的浅交是在语文老师对他的尊敬与敬仰中,在他的徘徊无数次的地坛公园里,在他的二十一岁那年的怨乐交织里,在他病隙碎笔间的思绪里。他刷新了我对残疾的认知,原来残缺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如此的不公与毁灭,更为甚者是拥而初失。人往往失去后才得知拥有的价值,而这个代价则是惨痛的。推而广之,想到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社会里面,像史先生这样,身体有残缺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们被沦为弱势群体,被在社会的角落里艰难的生活着。于人而言,他们收受着来自内部外部的不公。不曾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在史先生的笔下,他虽然将满腔的愤懑与自艾暴露无遗,更多的是对于人的深刻忖度。然而现实中,少数生而残缺的人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先是被掠夺了生而为人的平等,再被掠夺了自我救赎的权利,不幸地被长大,被接受他们所认知的世界。

残疾,这个之前从未有过的概念,在史先生的文章里被诠释的一览无遗。之后种种,恰如一颗种子,在我的脑海中生长,焕发出新的枝丫,悄无声息地占据着。史先生终究还是不幸中较为幸运的一个,而这份幸运也是用苦难熬成的。粗鄙一点来说,史先生在残疾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份事业,而这份事业足以他继续生存下去。未曾想到的是,他的这份事业是伟大而杰出的,它影响鼓励着像他一样的人,而更多的是鞭促着肉体完整而心理残疾的普通人,教予他们“拥有”所具有的价值。人就应该琴弦,只有绷紧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弹奏出美妙的琴声。

命若琴弦,老瞎子的一生紧绷着,只为弹断一千根琴弦,以此换来获取光明的“唯一”机会。然而,最终得到的却只是一张曾经被寄予全部希望的白纸药方。弥留之际,回想一生,都只为了莫须有的期许,傻吗?在我看来挺傻的。可是,如果一生没有这个执念,那过往许许还会有吗,曾经给人们带来欢乐的琴声还会有吗,那自己还存在吗?所以,最后的最后,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自己记错了,需要弹断一千两百根琴弦才能获取光明。一张空白药方,成为老瞎子小瞎子的念想,讽刺也好,自我宽慰也好,史先生也将自己之后的一生紧绷着。不是为了一张空白的药方,而是为了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给予他人。

史先生写的小说看的比较少,更喜欢他直抒胸臆的散文,表达心之所思。而小说中,又常以身体残缺之人作为主人公,来自喻,以此进行刻画。我想,在变为残疾之后的很多年后,史先生再没有将自己作为一个身体残缺之人了,尽管日常仍需他人给予帮助,但是思想是自由的,所刻画的世界也是自由的,实现了作为人,作为一个完整人的价值。

现今,无数徘徊的人毫不经意地让时间从指尖滑过,因未曾失去所以不知拥有的价值,以致生命的琴弦逐渐松弛,任凭再绝妙的手法也弹奏不出美妙的音乐。往往一晃眼,一年的青春就过期了,后悔也罢,无奈也罢,任凭匆匆。更多的,我们常常找不到一个能够让自己信服的目标,像老瞎子的药方,像史先生的写作。于是,许多人在年龄的侵蚀下逐渐变为自己最为讨厌的模样,到了年纪被逼迫着做那个年纪所期待完成的事情。如若存在差错,就被贴上各式样的标签,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领略。

排遣也好,胡思乱想也好,无病呻吟也好,史先生给予了无限遐想。今夜,灯光划破黑夜,火车切割凛冽的风,在山水之间呼啸而过,史先生笔下的老瞎子小瞎子在耳边弹奏着欢快的曲子,悠悠,泛滥了内心......

【作者简介】

王世旭,永利集团248cc登录地下工程方向2015级本科生。来自湖南益阳,喜欢探索陌生的地方,喜欢自然景物,喜欢放空自己任意遨游,争取把握每一个机会,少留遗憾。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文、图:王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