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交大,百廿土木】汇隧道英才——记第十六届“土木科技月”隧道组答辩

2016-05-11 23:17:22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周晓芳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经赛前培训、赛前实验以及现场决赛等各个环节后,备受期待的土木科技月隧道组答辩于5月10日晚七点展开。此次答辩分为两个教室进行,F001~F021组到X4154教室进行答辩,而F022~F042组则是X4155教室。六点四十左右,选手们陆续到相应的答辩教室签到并等侯开始。记者来到X4155教室,这个教室的答辩评委是冷彪老师、龚伦老师和黄黆老师。7点钟时,答辩正式开始。

在科创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组按顺序上前答辩。答辩开始前,工作人员会将这一组的理论方案书发给每一位评委老师。答辩分为讲解ppt3分钟,回答评委提问2分钟。在参与答辩的组中,有作品达到要求成功的,同样也有失败的。但从选手们答辩的过程以及制作的ppt上,可以看得出每一组都是用了心去准备的。成绩较好的小组当然难掩他们喜悦的心情,失败的小组也可见到选手们脸上失落的表情。正如评委们所说,选手们只要赛前认真准备,专心投入,无论成绩如何,他们都会有很多的收获。选手们答辩的过程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028组组长杨仁杰在答辩的时候,其准备之充分,语言之缜密,思想之深入,多次令评委老师点头认可。他先从拿到赛题的方案构思说起。一开始,他们小组中也遇到了困难,出现了分歧。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他们来说,隧道的受力无疑是他们最难突破的点。杨仁杰在赛前找了150个瓶子进行模拟实验。他说,刚拿到瓶子,他们都不知所措,于是商量后先做了一个小模型看看效果及问题。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瓶子的接触面是圆形的,摩擦力不大,很容易发生形变。“遇到这个问题时,我们想在捆绑瓶子的时候可以两两捆绑形成一个小的整体,再用扎带将两个小整体捆绑。这样既牢固又节省扎带。”,他说。初步构思后,他们开始改造模型。对于隧道顶的设计,他们一次次尝试,也一次次失败。但每一次他们都积累一些经验。后来,他们发现,矿泉水瓶两头的一大一小能够自然的形成一个拱形,直接将其做成一个整体不仅有很好的对称性,可以受力更多,而且也更加美观。经一次次的失败改进后,他们终于完成了模型。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他们,在比赛时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当然,他们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台下的认真准备,台上的侃侃而谈。杨仁杰组是如此,其他很多组同样是如此。

赛后,记者采访了龚伦老师。问到评分标准,龚老师说,此次评分分为构思和答辩两部分。构思上主要考虑模型设计的新颖性和结构的合理性。答辩则看选手ppt的制作效果以及表述的完整性,然后就是问题的回答情况。之后龚老师谈了此次活动对学生的意义。他说,活动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辨性以及团队精神。这些恰恰是如今大学生们所缺少的。此外,对学生的责任心,工作协调管理能力和对土木工程的兴趣都会有提升,意义是非凡的。

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他的意义不仅限于它本身,一个令人陶醉的活动,置身其中的人往往感觉时间流逝的很快。9点钟左右,随着最后一组选手完成答辩,此次隧道组答辩活动圆满结束。然活动之芬芳,定当历久弥香。

文:何浩东图:董文韬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周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