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之木】传道受业解惑——潘毅教授面对面

2016-05-19 15:04:49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文:孟心宸 图:李晨辉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5月12日晚7点30在X4229,由土木学院学业与发展指导中心举办的“教授面对面”活动准时开展。本次活动的嘉宾是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结构工程试验中心副主任、永利官网博士生导师潘毅副教授。

一片掌声中,潘老师步入场中,借着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回顾来校的八年时光。潘老师说:“今天是第八个防震减灾日,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一领域有更多更好的成绩”。潘教授回忆当初选择专业时和大家一样,非常迷茫,但一旦选定,便不再犹疑,坚信“专业没有好坏之分,一切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每次地震发生后,他总是希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取得第一手的资料。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芦山地震和尼泊尔地震;无论现代建筑,还是遗产建筑,他不忘初心,从未改变自己当年的选择。

聊起自己的学生,潘老师说:“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成长,因为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不断积累进步,不可固步自封。另外我希望我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做事的能力。因为学习知识只是一个过程和一个载体,培训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今天到场的潘老师的研究生王忠凯说:“每周都会和潘老师讨论研究进展,每月都会和潘老师聚餐、打羽毛球。潘老师很严谨认真,对研究生非常负责,常手把手的教导,甚至学生的论文都逐字逐句的修改改。”现场还播放了一个小短片,片中,潘教授的学生们也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与祝福。潘老师教导自己的学生和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说:“英雄不问出处,如果出身名校,请尊重别人;如果出身普通院校,请尊重自己。成绩可以成为自信的基础,但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

主持人蒋云枭询问潘教授对于每天都必须面临的枯燥的科学研究有怎样的感受。潘老师表示:枯燥很正常,并且不只有科研枯燥,长期做任何事情都会枯燥。不过只须适当调整就能解除枯燥。他都会抽空远足、打羽毛、听音乐、看电影,有时还会写点诗词。他常将闲暇时光的活动运用于学习、教学、工作,这时候,思路还可以得到拓展。他强调:“80%至90%的人成为一个厉害的人物需要一万个小时,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习知识,才能为将来储备更多的资本,不要畏惧枯燥。”

在与主持人的问答环节结束后,现场进入答疑时间。张蓝月对大二同学刚刚面临的专业方向选择提出疑问。潘老师解答道:“还是要看自己的爱好,未必看整体就业情况选择方向,因为方向决定不了同学们自身的未来,任何专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胡劲松就以后就业时甲(投资方、建设方)乙(承建)方选不知何从选择向教授提问。潘老师解释了甲乙双方的特点:甲方的话语权较多,乙方自身提高大,但在甲、乙方的分量只能取决于你的能力和经验。

最后潘老师赠言:“平安即孝,平等即教,平常即道。”在大家一起感叹与潘毅教授面对面交流的短暂与时光易逝的同时,本次的教授面对面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文:孟心宸 图:李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