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之木】“山水流年”主题征文——冶春的包子

2015-05-09 18:08:54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多年以后,我没想到,还总会想起五岁那个早晨,记忆中门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伴随攀升的阳光,闪了闪眼,吃包子,下斗兽棋。

长江平原有一座小城,没有山,光有水,那里的人们总是自诩生活“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悠闲的生活携着京杭大运河带来的福祉,富裕之下,自然就会多些其他的韵味。

探花巷27号,距离传说中的江泽民旧宅隔了大约百米,扬州城区最最中心的院落平房,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往外走几步,便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商贩,卖着柴米油盐,提着篮子的大妈牵着拿着糖人的娃娃,形色匆匆的三轮车师傅,共同组成老扬州的云淡风轻。

出了探花巷,向东边走,经过老校场,看见旧旧的教堂就可以左拐,踱一会儿便能瞧见两层的小楼,那就是老冶春了。

扬州的包子是极出名了,“妙手纤纤和面匀,搓酥参拌擅奇珍。自从香到江南日,世上名传肖美人。”小时候常常跟着家里人,起个大早,去到冶春里,寻个角落,点上三两个豆沙或者三丁配上一壶茶,碧螺春铁观音应有尽有,稍稍聊聊便是半天。冶春门外也有其他的早茶铺子,有豆浆油条以及酱油小面,吃腻了大包子便走出去,又是别有一番风味,各种各样的老头老太,相互搀扶着走来又离去,和我相伴的孩童,开头拿着水浒卡,后来便是神奇宝贝,然后又是四驱车,总是有数不尽的宝贝。冶春是真神奇的地方,上幼儿园的我如是想着。

五岁那年的春天,阳光灿烂的某个清晨,家里长辈们一如往常试探逗乐盘问着我未来的期望,我说上扬中——他们笑得很开心——再上扬大,以后留在这,天天吃包子,他们说我没出息,扬州这种小地方有什么好,你不是去过上海吗?

我不理他们,桌角放报纸的地方有一盒斗兽棋,熟练地拿过来铺开,自己与自己下,“那么喜欢下棋,不如去学围棋吧。”“行,以后就不学钢琴了!”于是从那时起,走上一条“不归路”。

后来扬州顺应着时代的风尚,拉开了大拆大建的序幕,我家也从平房搬到了所谓的居民楼,离了那老冶春足足几公里,那时候,我上小学。

再后来,越改越大,扬州便再也不是记忆中的小城市,慢慢有了火车站,也有了机场,小时候得乘摩托才能去的地方似乎也成了新的市中心——他们说那是西区,我不懂,当然也不在乎——探花巷随着东关街一起成了步行街卖着充满现代气息的古玩,校场被改造成了运动场而教堂则被粉刷了一遍又一遍远远都能听见福音的教诲,那时候冶春早就拆出去那公认鸟不拉屎的地方,也是,那么大的名气,对于市政就是发财树,在巷子里,怎么挣外地人的钱?于是,冶春开到了护城河的码头旁,依水傍河,后来江泽民带着老伙计来过几趟,更出了名,价格也水涨船高,除了宴请外地来的亲朋,我就也没有再进去过。

时光荏苒,从扬中毕业的我,算是上了比扬大好些的学校。大学的假期总是无聊得紧,除了必要的睡觉便是漫无目的地在城里游荡。经过了校场,我走进去看看体育用品店里有没有科比的最新款球鞋,出了门又看见记忆中的小巷——进去看看?——又是一阵踱,那楼还没有拆,被改造成了某某博物馆,展览着不疼不痒的历史,也不收门票,管理员懒洋洋地打瞌睡。逛了一圈走出来,一缕光打在额头上,门前稀疏地晃过几个影子,远处有小孩的哭闹,突然想起十多年的早上:“星星呀,你以后准备干什么呀?”

“我要去扬中念书,然后去扬大,就在这,吃包子,呆一辈子!”

本科2013级茅土1班尤星源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