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之木】“山水流年”主题征文——山水流年——记我记忆中的故乡

2015-05-09 21:03:36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你为什么要给我取这个名字呀?”

“希望你有出息,哪天出名了依然记得你是四川人”,奶奶想了想答道。

儿时的我还不知道这名字背后的深刻意义,直到年岁的增长和不断的人生阅历让我逐渐明白了这个取名传递出一个老人浓浓的乡土情。

新津县花源镇,一块不大不小的地。或许你更多听说的是这里机场背后,牧马山上正在打造的别墅小镇,但我要告诉你那是新镇,而我的童年记忆是在花源老街。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廊桥水乡”,那个时候花源镇更多是被叫做“花源场”,没错这里是下乡人赶场的地儿。

小时候,早上起床,洗脸,开锅烧水,放入一小撮挂面,再捞出加入少许酱油味精和辣椒油,那个时候只是因为奶奶的一句“乖孙煮的面真好吃”,小小的成就感便让单纯的我爱上了自己做早饭的习惯,现在想来这边是所谓激励的艺术吧。吃完收拾好碗筷便背着书包饱饱的出门上学,书包里面装的是一学期的教科书,到后来才知道没必要把所有的书都背上,但那个时候完全没觉得累。

我的小学是花源镇中心小学,去的路是一条笔直的泥巴石头路,路两边是农田。夏天,约上一两个小伙伴边走边在沿路两旁的灌溉水沟里抓抓蝌蚪,周末有空还可以准备好工具去小河里抓螃蟹;秋天,在收割完的谷梗堆旁边抓抓蚱蜢。冬天,穿得严严实实只露一个脸蛋在外面,早上下雾子,能见度不到三米,时不时有打着灯载着农产品去赶集的摩托车经过,路两旁的所有的作物都结了一层霜,虽然没见过雪,但那就是我印象里故土的冬天。故土冬天的味道是青菜煮腊肉香肠的味道,记得奶奶总是说打过霜的青菜煮着最好吃。

小学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结束了,初中是到县城里读的,高中再到市里,虽然读的都是寄宿制的学校但是每周末都会坚持回家。学费不菲,想到爸妈挣钱不容易,也便只顾学习了,别的关于故乡的记忆并不多,只是周末回家,晚饭后散步,脚下的那条泥巴石头路变成了水泥路,再后来,灌溉用的水沟也是水泥渠了,里面有的也就只有单纯的水了。

上高中不久奶奶多年的高血压引发尿毒症,身体状况愈发恶劣。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完就进入了紧张的高考复习。周末回家成了一星期的期盼,以前总是叫我起床的奶奶总是让我睡到自然醒,和奶奶说的话也越来越少,回家对我来说越来越像是换了个地方做作业。但空闲下来聊到读哪个大学和以后毕业工作的事,奶奶说的不再是小时候的考清华北大的光宗耀祖,常念叨的是“大学就在附近读,工作就在四川,哪天有空了想回来就回这里来看看、走走”我问她原因,她说外面生活不如四川,她也舍不得我离她太远。高中里对奶奶的记忆不多:一次次送我到家门口,还有她离世前的那个周末一股莫名的冲动让我拥抱了她一次。快到高考前最后一个寒冬,奶奶在与病痛斗争了两年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来高考完,我依了奶奶的意思报了交大土木,就留在了四川,大学生活是充实的,学习之外有各种活动,作为组织者周末时间经常被占据。有的时候猛然发现自己竟一两个月没回家了。纵使和家只隔了大半个成都市,但是敏感的我吃不惯这里的东西,甚至觉得温度、物候都和家乡有着差距,也只有下公交来到故乡的土地上,满满的吸一口家乡的空气才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有一些环境治理问题不可避免,但总体来说家乡是在发展,在进步的。人总是要向前看,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故乡依旧如此。虽然没有了奶奶的故乡少了些和蔼可亲,多了些变化,但是回到这里,见到某情某景,总能唤起片段美好记忆,这些记忆是写不尽道不完的。故乡承载了我太多儿时记忆,这大概就是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的原因吧。

本科2013级10班李川


___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