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马炎炎: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2015-03-16 19:19:14 来源:马炎炎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一寸河山一寸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由先辈们一寸寸血汗换来的。而一直以来所接触的历史确实充满迷雾的,模糊的,所以我对这场神圣的民族的求存的战争真相一直都是模糊的态度。这本书记录了正面抗日历史,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犹如一幅展开的恢宏的画卷,带着我全面了解当时的历史史实,走进每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和可歌可泣的令人起敬的将领。

不得不说,历史并不如如今电视和书本上表现得那样,而我们也夸大了当时我军队整个中国战场的影响。在正面战场上其实还是国民军队在抵挡日军正面进攻,他们并没有精良先进的武器,也没有诸如坦克,炮兵,空军等特种部队的帮持,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以弱抵强的战争,而我们的先辈只能依靠人海战术来弥补这一切,无数年青的生命像流星一样陨落,如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视死忽如归”,是他们那代人的真实写照,以自身血肉之躯争夺每寸土地,绝不后退!而日军的军方记载中也有“当破解的中国军队指令之中,最怕看到的就是死守,当这一命令出现之后,中国军队一定会拼到最后一人。”仅仅淞沪会战一战便打残了几十个师,直至三次长沙会战,枣阳会战,徐州会战,湘军,粤军,川军,滇军,中央军等等这些本来互相有成见的军队放下矛盾,共同在战场上抵挡侵略,牺牲无数,拼至最后一人绝不后退,可歌可泣。所谓黄埔精神,就是一股不怕死的拼命精神,正如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张自忠在北平事件之后回到部队所说的那句话一样—“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来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当时的中国军队就是凭着这一腔热血,才坚持了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忻阳争夺战,两次淞沪战役,万家岭大捷,一场场经典战役,显现了无比的智慧,战术技巧运用的淋漓尽致,也让我第一次对战争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一场战争想要胜利,首先训练有素,而军官也要有敢拼敢打的精神,而且还要深入到一线了解最新的战况,最后便是最重要的一项:士气。士气被提升上来,其所表现出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而要带动士气,需要军官们的身先士卒;是需要吼着“兄弟们跟我上”而不是“同志们冲啊”而自己却躲在大后方的人。书中所记载的泰山压顶而不惊,身为战区司令长官或军长而深入一线观察敌情,带动士兵士气的“大勇”之将不在少数。胡宗南,孙连仲,李宗仁等等这些将级将领深入前线,才能在战争中获取主动权,取得胜利。战争的另一方面就是坚持,“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出自张自忠的这句话,在临忻之战中,面对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精锐坂垣师团,苦战数天,最终击溃坂垣师团,取得了胜利。诸多守城之战也是如此,前线拼完就拼预备队,再至卫生员,文书,发报员等等,最终是把一切能拼的力量向前线顶,拼命和咬牙坚持的精神抵挡了日军疯狂的进攻。整个抗日战争中,蒋介石领导的国军打了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国军有3227926名官兵壮烈牺牲,因伤病死亡422479人,包括其中21名上将、73名中将、167名少将。

自当时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其政府表现算得上的毁誉参半。作为当时世界上所认可的中国政府,其所作所为都在各个国家眼里,而其他国家诸如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也主要看政府的表现,有的行为让我也感到颇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为的就是做给国际人看,而却牺牲了四百壮士,诸如此类行为还是比较多。而因为过度依赖国联而丧失战机的错误行为也不在少数。在当时的形势,能做到坚持下来,并在列强周旋,还能打出像样的胜仗,着实不易。

自九一八开始,侵占东北,攻破长城,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书中比较特别的事,它还描写了同一时期日本本国政府的动向和人民的想法。而在华北风云之前,日本一直想实行的是如同伪满政权那种控制中国的方式,苦苦寻找代理人不成,便开始全面进攻,夸下海口三个月内必灭中国。在他们眼里,当时的中国就是一片混乱的军阀统治,人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士兵软弱,政府无能,所谓“大日本皇军”所到之处,皆披靡。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它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所谓三月灭亡,足足打了八年,以失败告终。而在这八年里,日军政府也忘了当初的不扩大政策,在中国战场

来源:马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