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朱玉龙:结合《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品读《道德经》

2014-05-26 10:33:50 来源:朱玉龙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是一本广引《易经》语辞,指导军事战争的小册子,而《易经》则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书,其中充满着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道德经》这本总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的道家经典,处处不包含着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相生相灭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在《三十六计(秘本兵法)》中又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和检验。

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相生相灭的。之所以有“长”,是因为有“短”和它相比较,之所以有“前”,也是因为有“后”与之成呼应。在《三十六计(秘本兵法)》里,这种矛盾双方被简化为两个字,即“攻”和“守”的问题,没有“攻”也就无所谓“守”,无所谓“战”也就无所谓“和”了。所以“攻”和“守”这对矛盾是相互依存、互为依托的,一方的诞生必将导致另一方的诞生,一方的毁灭也终将伴随着另一方的毁灭。

在第十八章中,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只有在道德沦丧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仁义的存在,如果社会一片安定和谐,没有任何坑蒙拐骗的事发生,也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的人存在,那么就无所谓仁义了;只有在国家昏乱的时候,才能产生忠臣,如果国家没有奸佞,国泰民安,人人丰衣足食,忠臣自然也就没有产生的环境了。所以古代有说“乱世出英雄”,而“英雄亦适时也”。如果想要收获矛盾的一个方面,就不可能避免矛盾的另一方面的产生;反过来说,想要促成矛盾的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促进与其相反的一方面产生,从而达到使其产生的效果。

在《三十六计(秘本兵法)》里有“声东击西”和“欲擒故纵”二计,想要攻击西边的敌人,那就不如先佯装攻击东边的敌人,而攻击的本意却是西边的敌人,这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想要擒获住敌人,就先把他们放走,而本意却不是放走他们,而是擒获更多的敌人。或句话说,也就是如果想要赶到前面去,或者爬到高处去,先落在后面和停留在低处,但是本意却不是后者,把本意弄明白了,外在的形式只不过是实现其的手段而已,要灵活的看清矛盾双方的关系,采取正确的应对手段,用表象迷惑敌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

关于矛盾问题,在第三十六章中,老子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在战争史上,应用的最为绝妙的莫过于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纵的目的不是放他走,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留住他;还有“抛砖引玉”之计,契丹先锋孙万荣故作败势,引张玄遇、麻仁节大军深入,这种把敌人放进来的目的也不是要让敌人攻占自己的阵地,相反把敌人放进来是为了更好地消灭他们;此外,还有毛泽东的四渡赤水,都是善于分辨矛盾双方的关系并加以利用之,最后达到预定的目的。

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在第十四章,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这个虚幻的字眼,不能够被人来描述,不能被感知,却作为了世界的本原,但是“道”并不是在世界产生后就没有了,道散而为德,道分而为朴。

在第八十一章中,老子总结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结合《道德经》全文,老子提及最多的是“无为”“不争”“不知”“不治”……比如:第七章中,老子谈论生死时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三十四章,“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四十八章,“无为而无不为。”……其内在深意,一言以蔽之,无欲故无求,无求天下平。

在战争史上,与之相呼应的则为选将用人方面。韩信之所以投靠刘邦,以其不会带兵,因而韩信才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诸葛亮之所以效忠刘备,也因为刘备谋略不多,诸葛亮才能担任军师,指挥作战。好的领导人不是自己会多少,自己的本领有多大,相反而是自己不会的有多少,自己的缺点有多大,或者说表现出来的是这样;只有自己不会,不知道才能吸引来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才来为自己服务。在蜀魏战争中便显得很突出,诸葛亮才有谋略,以至于他一下的谋士很少,等到诸葛亮死后,只有一个姜维接替他继续北伐,相反,魏国大将军曹爽谋略不多,却有司马懿、邓艾等一大批深谙兵法的辅佐。以此观之,老子说的不无道理。

在第六十八章中,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在《孙子兵法》里,亦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真正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能按照常理来运用,相反,那些将它的相反面做的很好的,这方面做的自然就很好了,而其本意当然于此而非彼也。

在谈论积累问题时,第六十三章中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我们,一定要善于积累,想要到达远方就必需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而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并不只是要到达比自己远一步的地方,相反,而是要到达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在《荀子·劝学篇》里,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理是类似的。

在军事战争中,第一要务是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就不能太着急,挑肥拣瘦

来源:朱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