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王金玉:基于罗尔斯“正义论”——谈谈对课堂教学公平的启示

2014-05-26 10:34:55 来源:王金玉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社会的首要价值应该是正义,这是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阐释的观点。换言之,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公民的自由权是确定不移的,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人们在社会基本体制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法不受政治交易的支配,是正义的平衡。也就是说,不受现存的需要和利益支配的才称得上公平的正义。

为了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公共的社会体制下得到公平的规定和认可,罗尔斯把以洛克、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的社会契约论加以归纳,并将它提升到一个更为抽象水平的原初状态,即“无知之幕”。无知之幕的前提是假定各方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经济或政治状况、阶级出身、天生资质、自然能力、理智和力量等情形,这可以使任何人的选择都不会因自然机遇或社会环境中的偶然因素得益或受害,每个人的处境都是相似的,在这个正义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提出人们在原始状态中的选择有两个原则,一是平等自由选择,即每个人对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二是差异原则或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即要求平等地分配各种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够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只要最终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那些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就是正义的。这两个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状况下的,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一、基于罗尔斯“正义论”解析课堂教学中公平的特征

课堂教学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微观层面,其公平的体现主要在于教师对公平的理解以及对公平的把握,教师既可以让课堂变成学生期待的“快乐天堂”,也可以变成学生厌恶的“地狱”。因而,把课堂教学公平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以此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学生施之以差异性的教育,以求得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根据以上对课堂教学公平的理解和分析,将课堂教学公平的特征概括为:平等性、针对性、发展性等特征。

(一)平等性

课堂教学公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平等性。它的基本涵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差异、人格特点、意志水平,无歧视地对待每个学生。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个体,是一个求知的个体,他们之间有其共性的东西,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个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意志、思维。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性别、性格差异等而对学生区别对待,也即教师应该无歧视的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权利。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老师和学校视成绩差和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为专制的对象,认为这些学生既拉低学科成绩的平均分,又破坏教学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成绩与纪律这两条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阵营,这是教学歧视的常见形态,往往这样受歧视的同学会失去信心、厌恶学习”。课堂教学的平等性特征要求教师无歧视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不同性别、性格、不同心理状况、不同家庭的每一个学生。“人是生而平等的”这并不能因为个人的差异而改变。

(二)针对性

针对性又可称其为差异性。它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无歧视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习水平施之以差异性、针对性的教育,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特殊要求,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课堂教学公平所提倡的不是绝对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因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平等中的差别对待。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又要让自己的教学符合差异性、针对性的特点,

这对广大的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作为独立的、差异性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意志、想法以及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意间扼杀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这并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课堂教学公平精神。简言之,承认人的差异性与独特性的课堂教学才是公平的课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公平,仔细、负责的研究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学习方式以及创新精神,不压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通才和专才。

(三)发展性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教学公平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发展性的主要含义是指教学活动中在以平等、无歧视地对待所有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教学过程能够促进每个人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并能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学公平的最高要求之一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仅有的一堂课中获得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

来源: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