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董行:《孙子兵法》浅读

2014-02-24 12:03:28 来源:董行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前几年热播的两部经典传奇、气势恢宏的历史大剧—《新三国》和《楚汉传奇》,不仅在收视与口碑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且通过对经典故事地再现和传奇人物地刻画,充分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法等中华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智慧。特别是其中贯穿全剧、精彩奥妙的用兵打仗和谋略计策,令我深深折服的同时,也让我对这些玄妙莫测的用兵之法的出处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便成了我阅读这部旷世著作《孙子兵法》的初衷。

《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兵法》、《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

走进《孙子兵法》,先要了解这位伟大的作者—大军事家孙子,以及这部世界名著的创作背景。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笡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笡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后来,孙子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极力推荐下,受到吴王阖闾的召见。孙子向吴王献上自己苦心钻研蔚为大观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之后,孙子辅佐吴王破强楚、伐齐晋,为吴国春秋霸主地位的奠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孙武的结局却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也有说,就在吴国强大之时,孙子却急流勇退,悄然隐去,不知所终,唯留下《孙子兵法》传诵人间。

《孙子兵法》既自成体系、独放异彩,又与其他各家互相通融,相映生辉。政治上,《孙子兵法》继承了先王们治国御众的统御策略;思想方法上,《孙子兵法》与道家、儒家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军事上,《孙子兵法》基本承袭了姜尚、管仲等用兵制服之策,如奇正、利害、阴阳和神速、戒备,等等。正是因为孙子集中了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才使得《孙子兵法》留传后世,千古不衰。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孙子兵法》,领略书中变幻莫测的用兵之道。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分为上卷、中卷、下卷,详细内容如下:

《始计篇》第一、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定作战计划,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然后笔峰一转,点出了战争的特征:兵者,诡道也。也正是囿于战争的这个特征,因此,战争取胜的基本原则便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作战篇》第二、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提

来源: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