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熊麟: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读《中国科学技术史》有感

2014-03-14 11:53:44 来源:熊麟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翻开厚重的篇章,那尘封已久的科技之花绽放出别样的色彩。怀着一点好奇与激动,我拜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是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共有七卷,它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李约瑟对我国古代各门学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成就,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肯定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的卓越贡献。我国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瑰宝,有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四大科技名著,还有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26项古代重要发明。就在公元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黑暗时期的时候,中国却步入了历史上极为辉煌的盛唐时期,随后的宋朝,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世界的高峰,而此时,欧洲正刚刚开始文化的复兴。

他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上提出了两个著名的问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在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下,我们坐井观天、固步自封。在欧洲发生科技革命的时候,我们依然做着世界第一大国的春秋大梦。无知是可怕的,代价是惨痛的。

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关键,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进步。中国科技的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中国人是优秀的,是有能力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这使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多,我们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我们的人才也应该是越来越多,但为何能称之为世界大师的人却寥寥无几?

我国的教育部门正在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也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然而,最重要的依然是要靠我们自己,自身强大才是真的强大。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多努力一点,多进步一点。

1、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辨和逻辑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也就是说,一切具体的科学都是建立在哲学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哲学是最大的科学。思想的进步能促进学术的发展。想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切断惯性思维,用不断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且事有所悟,无论是什么事你都能从中找到不足,事后要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

2、培养创新能力

现在各行各业都要求创新,“创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想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予以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基础科学研究来源:熊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