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月•直击赛事】一战到底——2013年土木科技月桥梁承重及桥梁造型组决赛

2013-05-22 12:46:17 来源:土木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5月19日早上8点,一个周日早晨的校园,原本是安静沉寂的。此时,在图书馆1号报告厅门口却热闹非凡。进出的同学都带着各式各样的表情,有兴奋,有激动,也有失望。到底这报告厅有什么样的魔力呢?原来这里正举行着2013年土木科技月桥梁组的决赛。

报告厅内的是即将参赛的选手、观众以及早早到达比赛现场准备的科创的同学们。不久,评委们也依次到达现场。院党委副书记李锦红出席观看了本次竞赛,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除了有土木学院团委副书记刘萍老师和本次的命题人王骑老师外,还有张迅、勾红叶、张育智、邵长江、徐腾飞、刘德军、马存明、梁艳、杨兴旺各位老师。在主持人的简单介绍之后,比赛正式开始了。

首先上场的是B03组。他们为自己的作品起名为“追梦”,带着梦想之心来做模型。简单的答辩之后,开始了对模型的加载。作为第一组上场的选手,B03组的同学紧张的一会看看模型一会看看屏幕上挠度值的变化,直到小车安全的通过才长舒了一口气。接下来的选手依次上场,答辩、加载、回答评委们的问题,比赛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B19作品上场时,评委们便走上前去仔细的观看了模型。这是一组来自茅以升学院的同学的作品,名为“瓦力”。精细的手工、独特的节点设计,都让评委们称赞不已,而它的加载也没有让人失望。B19组的同学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现场。同样受到评委好评的还有B67组的作品。据称,这是本次比赛中最轻的桥,它的结构也一改之前作品的桁架式结构,改为一体型的梁支撑。评委认为,这是本次比赛中结构最好的桥。它不但安全的通过了加载实验,在最后的评委点评中,失手掉下后依然没有破坏,这更是对它牢固的最好说明。

也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让评委满意,在比赛中,评委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B16组选手的模型上来后,在第一次加载中便失败了,接下来上场的B24、B64组的模型也都没有成功加载。评委对于这一现象做了说明,他们认为:这次的模型中,桁架式桥模型较多,而这主要是受了上一届比赛的影响。大家在制作模型是应该对于此次发放的材料及比赛要求仔细分析后才动手做,而不是一味的借鉴上一届的经验。不同的材料对于模型的结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选型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当然,这里的选型前提是选择正确的结构类型。在所以的参赛作品里,B22组是唯一的一个悬索桥。加载后的挠度值为7.7mm。对于这样的结果,评委点评说:虽然在结构上有创新,但是我们所用的加载体系对于悬索桥来说并不合适。

上午的比赛有序的进行着,每位选手都带着自己的收获离开。B组承重组的决赛结束后,紧接着,开始了造型组的决赛。

如果说上午的承重组比赛是一场未知的兴奋的话,那么下午的造型组比赛则是一场赏心悦目的展览。

各式各样的桥梁像是一个个艺术品,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看,那是自然清新的“新叶桥”,叶子般的桥面展现了那不俗的曲线美;看,那是简约而不简单,简单又不缺美感的“独”……如此有艺术的桥,若是真正落成,想必会是成都的又一个标志建筑。

很快,造型组的比赛也接近了尾声。李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技月中,同学们都很辛苦的去制作模型,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很好的名次。而科技月对于同学们的意义在于“有意义”。大家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都运用到了制作过程中,使所学能为己所用。这是才是我们办科技月的目的。而对于本次科技月,已然成为一个流程化的活动,相比于以前的科技月,它已经发展的更加成熟,在很多细节方面也做的更好。在此次科技月中,我们还与机械学院的同学们合作,优化我们的实验设备。这些都是在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成长。作为土木学院一届届传承下的活动,希望土木科技月会越来越好。

至此,2013年土木科技月也正式落下帷幕。

文:刘冰冰 图:詹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