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第三届研究生结构设计竞赛参赛队员专访—HERO组

2013-05-26 10:05:55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5月25日,第三届研究生结构设计竞赛(结构抗风组)模型加载和答辩在犀浦校区风洞实验室隆重进行。天气虽然阴雨绵绵,但同学们参赛的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一组组造型各异的“广告牌”作品不断的接受考验。在加载试验过后的闲暇之余,记者在风洞实验室门口对“HERO”小组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HERO”小组由刘赛智、王彪和巫裕斌三人组成。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班级,但他们之前是本科同学,并且以前一起参加过很多类似比赛,因此三位同学很有默契和合作精神。在此期间,他们先后完成了模型的构思、选型、分析、实验、制作等过程。在今天的正式比赛中,他们在答辩和加载试验环节都非常顺利。

他们的模型是由三根柱作为主要受力杆件,每根柱的截面尺寸6mm×8mm,桁架节间长度为20cm,每个节间设置横撑,节间平面内设斜撑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抗扭刚度。对于沿受力方向靠后的弦杆,从受力看后侧的杆件主要受弯压作用,因此进行了防止其失稳的加强。刘赛智同学提到,开始他们先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概念构思,结合分析结果对构思结构进行了修改,并最终定型。由于受到材料力学参数和节点受力复杂的局限,有限元分析结果参考意义有限,反而试验的参考价值更高。因此最初他们制作了一个试验模型,对其进行了一些简单试验,对该类型结构的受力特性得出了一些认识,这些认识对模型制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彪同学也谈到模型的制作过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曾出现过分歧,但我们能包容彼此的观点,在节点的处理上也遇到了困难,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一个好的团队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各展其长和各尽其责,那样团队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效能”。巫裕斌同学谈到收获时认为通过比赛不仅熟悉了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型设计并将其实现,还能学到其他诸如怎样把报告写得严谨而不呆板、怎样把PPT做得抓住评委老师眼球的东西。

最后他们三人都很感谢自己的队友,他们表示,丰富的比赛经验和良好的团队氛围成就了他们的作品。在此,笔者预祝“HERO”小组能在本届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也祝他们三人永远都是默契的“交大合伙人”。

记者:周伟平 摄影:郑勇 编辑:颜乐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